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家长学校

请给你的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

孩子的成长,就像学习走路一样。学走路,需要搀扶,更需要放手,摔倒了,爬起来,再摔倒,再爬起,如此,孩子才能健步如飞。这就是情境学习的力量,完全脱离真实的学习情境,管得太死,包办得太多,都是不恰当的,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。

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则轶事,有助于我们理解给孩子一定自主空间,创设真实的成长情境的重要性。

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。十年间,他们游历了所有国家,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。回来后,他们个个满腹经纶。在进城之前,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,对学生说:十年游学,你们现在已是饱学之士,学业就要结束,我们上最后一课吧!

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。哲学家说:“这里长满杂草,现在,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。”弟子们非常惊愕,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,最后一课讲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。一个弟子先开口说:“只要有铲子就够了。”另一个接着说:“用火烧,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。”第三个弟子说:“撒上石灰,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。”第四个弟子说:“斩草除根,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。”等弟子们都讲完了,哲学家站了起来:“课,就上到这里了,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办法,除去一片杂草。一年后,再到这里相聚。”一年后,他们都来了,原来相聚的地方,已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。弟子们围着谷子坐下,等待哲学家到来,可是,哲学家始终没有到来。

几年后,哲学家去世,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,在书的最后补上了这样一段:“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,方法只有一种,就是在上面种庄稼。同样,想让灵魂无纷扰,最好的办法,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!”

是情境的力量催生了这么个深邃睿哲的道理。我们都不是教育家,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教育故事中得到启发。这就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自主空间,需要在实践中,乃至在试误中获得教养。

(二)

近期,我班为全校开设了一堂主题班会课。这也是学校的一项特色课程,是学校阳光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从主题的确定到活动的策划;从课件制作到活动的实施,都是在老师指导下,学生自主施行的。这一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,也是学生活动能力的应用与提升。不少同学积极参与了该项活动的组织与准备工作,利用课余时间,甚至自备电脑及相机等器材,上网搜集素材,制作课件。对此,家长的态度反映不一,有的理解与支持,有的不解,担心影响了孩子的学习,尤其是担心孩子失控。后者的想法可以理解,但不可取,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间。

我们注意到,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是自己处理的事毫无主张,事事都依靠家长;也有些孩子年龄虽然不大,却很自觉。早上自己按时起床;自己上学;放学回家,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……向这些家长求教,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做法,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。这些家长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——自主性。即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,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、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。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。

我们班有位孩子心理不够成熟,错误地认为只有别人害怕自己,在班级乃至社会才会有威信,平时用一些怪异的言行吸引同学的注意,甚至演变为恐吓弱小同学。该事情惊动了被惊吓学生的家长,当然也吓着了恐吓者本人。他没想到,自己会做出如此的举动。他担心会被学校处分,知道自己伤了家长的心。“软处理”让这位同学获得了一个“自我救助”的机会,老师说故事,讲道理,给他时间反省,受害者及家长的宽容,让他从中懂得了很多道理。他分步地向自己的家长陈述自己的不当言行,这本身就是不断进步的表现。老师和受害者家长的宽容,给他时间去处理自身的问题,让他有机会更好地去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判断与理性的思考,就是自主成长的机遇。现在,该同学懂得了只有尊敬才能赢得尊敬,只有关爱他人,才能赢得他人的关爱。

其实,我们不必对错误本身大惊失色,更应该关注问题出现后孩子的表现,让错误成为孩子成长的机会,而不是负担。

所以,我们完全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,让他自己往前走。生活中不必包办太多,不能以为孩子学习紧张,就忽视孩子的生活处理,大包小包地将袜子之类拿回家,替孩子洗了。要让孩子多参与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,在集体中成长。给孩子一定的时间,让他自己去安排。每逢周末,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,孩子只是去执行,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。给孩子一定的权利,让他自己去选择。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,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。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,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。

当然,给孩子自主不是放任自流,不能没有指导乃至监督。有些孩子上网时间长,家长担心周末不能合理安排时间,甚至不允许孩子碰电脑。这种包办和堵的做法,效果不太明显,让孩子自己安排,家长给予监督,并严格限制上网时间,效果就不一样了。

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,不必怀疑孩子的定力不够,成年人多关心,少批评,多指导,少阻拦,才是重要的。发现问题,要多交流,多沟通,及时疏导、纠正。